以下资料均来自于https://www.v100.de/和维基百科,此处仅用于科普,切勿用于盈利目的,若原作者确认我们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Discord:https://discord.gg/3aScrasfZ9
QQ群:1045940113

V100型内燃机车是德国联邦铁路(DB)于20世纪50年代末采购的内燃液力传动机车,用以取代非电气化线路上运行的支线蒸汽机车
机车设计

车辆部件
1: 驾驶室并附带两个驾驶台
2 :前鼻(发动机侧)
3 :后桥
4 :带磨损缓冲槽的底座
5 :车辆转向架
驱动
10: 柴油发动机
11 :变速箱
12 :传动轴
辅助驱动
20: 辅助柴油发动机(启动器和发电机)
21 :两台电动空气压缩机
22 :油燃烧加热锅炉
23 :加热控制柜
24 :通风系统(U型冷却器、冷却器百叶窗和风扇)
25 :风扇泵
26 :光源启动器
27 :110伏电池
辅助设备
18 :冷却水平衡罐
30 :汽油箱
31 :汽油燃料箱
32:用于驱动柴油机的空气过滤器
33:排气消声器
35:三圈式热交换器
36 :变速箱油加热器
37 :油罐
38 :生活用水储罐
试验机车
1958年深秋,前六台V100试验机车被交付使用。而编号为V100 001至005的机车装备了一台功率为 809 千瓦(1,100 马力)的发动机。而V100 006 则配备了一台功率为 993 千瓦(1,350 马力)的发动机,这台最后提到的机车成为了V100.20(后来的212 型)的基础
第七台试验机车V100 007由基尔机械制造公司(MaK)最初自行出资建造。它实际上是第一台建成的V100机车,比其他试验机车早四个月便交由慕尼黑中央铁路局(BZA München)用于试运行
MaK原计划将这台机车作为一种替代动力系统的演示样机,安装自家的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。DB于1959年购买了这台机车。测试过程中,这台机车还曾被送往瑞典进行试验
对于功率1100马力以内的机车,首选本应是已经在 V 200.0 型机车中经过验证的液压三变矩器变速箱 LT306r。不过,这种变速箱的技术水平已落后,且在输出功率超过 1100马力时已无进一步提升的余地
因此,DB委托福伊特公司(Voith)开发了一种新型变速箱L216rs,采用变矩器—变矩器—液力离合器的结构。通过减少变速箱输入轴与空心轴之间的传动比,这种变速箱可以适应更高的发动机功率。这一设计后来也被用于212型系列机车
该变速箱采用单轴结构设计:泵轮安装在一根空心轴上,空心轴内部则是装有涡轮轮的副轴;导向轮则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。在液力变速部分之后,还接有机械换挡系统,包含换向和档位切换装置
001号机车曾安装了一台LT306r变速箱,与L216rs进行对比,结果表明后者燃油消耗更少,因此最终投入量产
不过,在之后的某一阶段,仍有三台系列机车安装了迈巴赫公司(Maybach)的Mekydro K104变速箱(该型号也被部分V200.0机车使用过)进行试验,但最终也被L216rs所取代
最初,这些试验机车还没有配备轮缘润滑装置。只有005号和006号机车具备36针 KWS导线以实现远程控制
所有机车的最高时速最初被限制在90公里/小时,这一限制是因为根据《联邦铁路运行条例》(EBO),一旦机车最高时速超过100公里/小时,就必须安装Indusi安全系统
在随后为机车加装了由Lorenz公司提供的Indusi系统后,机车的最高时速于1965年被正式提升至100km/h
德国联邦铁路/德国铁路
V100.10型
德国铁路、私营公司
100km/h(211 008起)
sifa
Daimler-Benz MB 820 Bb (MB 12 V 493 TZ)
MAN L 12 V 18/21
1961年,V100型机车开始交付DB,直到1963年结束,除了MaK外,德驰(Deutz)、埃斯林根机械厂(Maschinenfabrik Esslingen)、Jung、亨舍尔(Henschel)、克劳斯-马菲(Krauss-Maffei)以及克虏伯(Krupp)均在生产V100型机车,后为了区分机车功率,1100马力的机车编号范围为V100 001-999,而1350马力的为V100 1001-1999
1968年,DB为铁路机车进行重新编号,而V100型则归类为211型,序列号里区分1350马力机车的首个数字“1”被取消
1970年代初期,在对211型机车无故障运行里程的统计分析中发现,该系列机车的运行可靠性开始下降,其原因主要是大量未配备活塞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出现损坏。这些发动机在频繁以额定功率运行的情况下表现得非常敏感
因此, DB决定:将这些受影响的发动机从线路运行中逐步撤出,转而用于 V 90 型机车上,因为后者的负载特性中包含更多的部分负荷运行条件(即负载变化不那么剧烈)
作为补偿,211型机车则更换为配备有活塞冷却系统的发动机。其中很多机车安装了212型机车所使用的1350马力发动机
如果原有的变速箱仍保留在机车上,则新发动机会被降功率至1100马力运行
由于曾采购过一批没有活塞冷却系统的1350马力发动机,这些发动机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故障,因此被优先作为降功率版本安装,以便在更温和的工况下继续使用
如果机车装备了212型的强化型变速箱,那么可以直接使用未降功率的1350马力发动机
在运营调度层面,这类211型机车随后可以像212型机车一样使用,但在编号系统中并未正式更改为212型
V100.20型
DB BR 213
德国铁路、私营公司
sifa
MAN 6 V 18/21
V100.20型是一种功率更大的V100变体,在其原型车V100 006后,自1960年起开始从V100 2001开始编号,并在1962年开始批量投入使用,同V100.10型,除MaK外,Deutz、Henschel和Jung也在生产V100.20,且不同于主要用于支线运输的V100.10型,V100.20型也可用于主线和大坡度线路的运输服务
由于相比于211型机车发动机功率有所提升,因此212型需要一套更大的冷却系统。为此,从212 022号机车开始,其前部车头和车架上盖板被延长了20厘米
这套更大的冷却系统可以通过散热百叶窗的排列方式识别:配备了新冷却系统的机车使用竖直排列的百叶窗,而其他机车则为水平排列
同211型机车,212型也使用了Voith公司L216rs系列的基本型变速箱,不过使用的是另一个变体:该变速箱包含一个起动用的液力变矩器、一个巡航用的变矩器,以及一个用于高速范围的液力离合器
变速箱中还集成了一个只能在静止状态下切换的分级机械变速机构,可实现以下最高速度:调车档(Rangiergang):65公里/小时;线路档(Streckengang):100公里/小时。当切换至调车档时,牵引力也会随之提高
对于更高的发动机输入功率,一方面通过利用变速箱设计中的功率储备来传递,另一方面则在变速箱输入轴与空心轴之间的传动比上,与211型机车使用的版本有所不同,在机车的电气部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异
在最后一批150台机车中,有10台额外配备了液力制动系统(hydrodynamische Bremse)和经过改造的变速箱,以适应陡坡线路的运行需求,为此,由于空间限制,必须取消辅助柴油发电机(Hilfsdiesel),在发动机与冷却系统之间还安装了一个额外的热交换器,用于将制动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。,这批最初编号为V100 2332至2341 的机车,自1968年起归入213型
它们自 1966年起在穆尔格谷铁路(Murgtalbahn) 取代了原先使用的 82型与94型蒸汽机车,从1968年起又在韦斯特瓦尔德地区(Westerwald) 继续取代蒸汽机车
在1972年,213型机车在穆尔格谷铁路上被218型机车取代,此后被调往吉森(Gießen),自 1987年起驻扎在科布伦茨(Koblenz)(1969年起属于科隆1号机务段 Bw Köln 1),从那里,它们被用于洪斯吕克铁路(Hunsrückbahn)和阿尔河谷铁路(Ahrtalbahn) 等线路
1995年起,这批适用于陡坡线路的机车集中部署到图林根森林地区(Thüringer Wald),用于Plaue–Themar铁路及其他线路,由于陡坡线路的逐步停运,这些机车在1998年转至爱尔福特(Erfurt)
自 1999年起,陡坡任务不再必要使用213型机车,于是这些机车被按 212型机车的任务进行调度使用,最终在2001年全部退役
最后,它们曾在格雷芬贝格铁路 (Gräfenbergbahn)上以双机牵引方式运营,拉动三到四节N型客车组成的前拉后推的推挽型列车
最后剩下的两台机车被转交给德铁子公司东南巴伐利亚铁路公司 (Südostbayernbahn),其他所有机车则成功卖给了私人铁路公司,其中部分机车到2018年仍在服役
214型/714型
由于在维尔茨堡-汉诺威高速铁路(SFS Würzburg–Hannover)沿线有大量隧道,因此需要特别的救援车辆,DB为此开发了一种外部救援系统,称为隧道救援列车(Tunnelhilfszug,缩写为TuHi)
第一列TuHi于1988年5月在富尔达(Fulda)投入使用:“机车1”使用的是 212 244-8,“机车2”使用的是 212 257-0;而维尔茨堡的TuHi列车于1988年8月投入运行:“机车1”是 212 236-4,“机车2”是 212 352-9,还配备了212 271-1作为备用车
这5台用于隧道救援列车的212型机车,均在1988年5月至8月之间,在卡塞尔车辆工厂(AW Kassel)改装完成

这两列TuHi都是单向列车(Einrichtungszüge),即它们只能朝一个方向运行
它们的编成包括以下车辆:机车1(Transportwagen 1),设备车(Gerätewagen),灭火剂车(Löschmittelwagen),医疗车(Sanitätswagen),机车2(Transportwagen 2)
机车1和机车2在最初是有区别的:机车1配备了视频和红外摄像头、两个大灯和两个小灯以及一个黄色闪光灯;机车2则没有配备红外摄像头
从1989年1月1日起,这5台机车在保留原编号的情况下被重新划入214系列,在台账中,这5台机车都正式归属于维尔茨堡机务段(Bw Würzburg),不过在富尔达TuHi的两台机车上写成了富尔达机务段(Bw Fulda)
1991年5月29日,汉诺威–维尔茨堡(SFS Hannover–Würzburg)和曼海姆–斯图加特(Mannheim–Stuttgart)高速铁路的正式开通运营
随着线路的开通,除了富尔达(Fulda)和维尔茨堡(Würzburg)外,还需要在科恩韦斯特海姆(Kornwestheim)、曼海姆(Mannheim)、卡塞尔(Kassel)和希尔德斯海姆(Hildesheim)设立更多的TuHi列车基地,共计四个新增站点
由于富尔达所负责的方向既包括通往维尔茨堡,也包括通往卡塞尔,富尔达的TuHi被设计为双向列车(Zweirichtungszug),为了实现这一点,在机车1后面额外添加了一节医疗车厢(Sanitätswagen)
由于希尔德斯海姆和卡塞尔的TuHi分别设在火车总站,且都有连接高速线的联络线,因此这些车站的TuHi仍可采用单向列车(Einrichtungszüge),无须像富尔达那样改成双向
为此,在1990年8月至1991年4月之间,又有8台212型机车在不更改顺序编号的前提下,于不来梅(AW Bremen)和卡塞尔工厂改装成214型
从此以后,不再区分机车1和机车2,便于在定期检修时灵活替换,于是维尔茨堡和富尔达的原机车2在1991年在卡塞尔工厂补装了红外摄像头。摄像头的冷却方式由原来的氮气改为压缩空气,更换了相关气瓶
为了保持机车的运行状态,这些机车之间进行了定期轮换调配
在1992年11月15日北海姆(Northeim)发生一起严重铁路事故(未使用TuHi)之后, DB对整体救援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,TuHi被赋予更多任务,可以在非高速线路使用,从此开始被称为救援列车(Rettungszüge,缩写为 Rtz)
德国铁路股份公司(DB AG)于1994年10月31日将所有13台214型机车重新编号为714型,保留原来的顺序编号
由于当时仅有一台备用机车,DB AG 在1996/97年又将212 269和212 160分别改装为714 014和714 015
最初的5台TuHi机车保持经典的海蓝米黄色(ozeanblau-beige)涂装,后来改装的8台为暗红色(orientrot),为了提高可见性,这些救援列车随后被喷成了亮红色(leuchtrot),包括714 003、714 008、714 009、714 011、714 014和714 015,以及维尔茨堡、富尔达和希尔德斯海姆的车组。然而亮红色褪色太快,因此后来又全部重新喷成了交通红(Verkehrsrot)。
机车上的标志存在不同版本,包括白字“Rtz”、DB标志+“Netz Notfalltechnik”、DB标志+“Notfalltechnik”
所有15台714型机车归属于德国铁路基础设施公司(DB Netz),具体由位于富尔达的中央线路管理/轨道车辆处统一调度,机车持续在各基地之间轮换使用
德国铁路对这14台机车(不含备用)进行了现代化改装,地点为不来梅工厂(Werk Bremen),内容包括:新的驾驶室,带侧门通向走台;新的电气控制系统;柴油机颗粒过滤装;新的冷却系统及风扇,这些改装后的机车归类为714.1型
MaK V100 PA
MaK V100 PA是V 100型中专为私人铁路公司(Privatbahnen)使用而设计的一种特殊型号。在MaK柴油机车系列中,它被视为一种特别构型,后来被命名为G1300 BB。该型号在 1964 年至 1969 年 之间共生产了 10 台,截至 2007 年底,这批机车仍全部在运营中。其中 9 台在德国使用,1 台运往意大利。在德国联邦铁路局(EBA)的车辆登记系统中,该型号编号为98 80 0212
在交付给DB的机车基础上,MaK开发了V100 PA型,该型号在底盘、车架以及传动系统方面与DB的V100几乎完全相同,唯一的主要区别是发动机
与联邦铁路机车中使用的中速 V 型发动机不同,MaK 为 V 100 PA 配备了一款自家生产的、排量更大但运行更慢的直列八缸发动机,型号为 MA 301 FAK。使用自主生产的发动机,不仅使 MaK 能够获得更高的附加值,也能向客户提供更坚固耐用的动力系统。不过,尽管 MaK 有意将这款机车推广至更广泛市场,但除了已知的 10 台外,未能获得更多订单。客户普遍更倾向于价格更低、采用刚性车架与连杆传动的机型,例如 1200 D 型机车
奥地利联邦铁路2048型
1991年至1994年间,为了应对1991年实施的新奥地利铁路时刻表(Neuer Austro-Takt)所带来的柴油机车短缺问题,奥地利联邦铁路(ÖBB)作为一种临时且经济的解决方案,从DB购买了36台已退役的211型柴油机车。其中两台拆解用于提供备件,其余34台进行了大修, 安装了新的 Caterpillar-3512 型柴油发动机;拆除了原有的蒸汽供暖系统及供水罐,改为第二套空气压缩机;配备了Webasto加热装置 和 冷却水预热系统。这些机车被编入奥铁编号体系,编号为2048 001–034
在使用之前,ÖBB对机车进行了改造,车辆的基本结构(车架、转向架和车体上部)得以保留。改动主要涉及动力系统以及蒸汽供暖装置。原本配备的 迈巴赫预燃室柴油发动机 被替换为一台卡特彼勒(Caterpillar)柴油发动机。这是一台带有增压器和中冷器的V型12缸直喷发动机,额定功率与211型相同,为809千瓦,转速1500转/分钟。发动机的监控系统依然使用原先的光学测量接触器。由于不再需要211型机车的蒸汽加热系统,原有的加热锅炉被拆除,并安装了配重以保持机车的轴荷平衡。制动系统、空气压缩系统和动力传动系统均未进行改装
这些机车主要在支线铁路上用于货运列车服务。尽管其原计划使用约五年,但实际最后三台车辆于2003年10月1日才正式退役,而这些机车大部分被2070型机车取代。所有退役机车都被转售,其中绝大多数被出口到意大利和法国。而少数继续在奥地利使用:5台机车以 V 83 至 V 87 的编号交由萨尔茨堡地方铁路公司(Salzburger Lokalbahn)使用;2048 024被施蒂利亚邦地方铁路公司(Steiermärkische Landesbahnen)收购;还有一台被Swietelsky建筑公司(Swietelsky Baugesellschaft)服务于工程列车
OnRail DH 1004
92 80 1211
德国梅特曼的OnRail公司于1990年代中期开发出一种经济实用的柴油机车改造方案,称为Regio-Lok
这型机车基于DB V 100.10型机车的转向架、车架和变速箱开发,而车体上部结构、发动机及其他设备和系统则全部更换为新部件,这些设计参考了 MaK G1205 BB型机车
自1996年起,已有8台机车在 Vossloh Moers 工厂(现称为 Vossloh Rolling Stock)按照该方案进行了改造。这些机车目前在德国多家私人铁路公司及港口铁路中服役
在德国车辆注册系统中,这些机车编号92 80 1209和92 80 1211
阿尔斯通214型/德国铁路262型
自2006年11月起,由阿尔斯通(Alstom)和莫斯巴赫的Gmeinder机车制造厂共同开发了一种用于DB前V100型机车的现代化改造方案。在 2007年6月慕尼黑运输与物流展(Transport & Logistik München)上,展示了原型机214 001,该机车标注为 北巴伐利亚铁路公司(NbE)的212 197,EBA于 2008年5月20日颁发了该型号的车辆类型许可,并在EBA车辆注册系统中将其登记为1214

改造过程中,仅对原V100的车架和转向架进行翻新并继续使用,其他部分全部为新部件,改造包括安装了Caterpillar 3508 B SC型柴油发动机,额定功率970 kW,配有柴油颗粒过滤器;采用改装并全面翻新的液力传动系统、全新的冷却系统、液压驱动的空气压缩机;替代蒸汽加热锅炉的预热装置;使用Selectron公司的可编程控制系统(SPS)进行控制系统升级;配备无线遥控设备,可实现单人调车操作;配装了RK 900型自动调车车钩;车体上部完全为新设计,轮廓更加棱角分明,并配有全新设计的司机控制台
在施滕达尔(Stendal)工厂,约有50台旧机车可供选择用于改造,最终共完成了36台改造。这些机车分别交付给了德铁货运公司(DB Cargo)、北巴伐利亚铁路(NbE)、Locon 和 BBL Logistik 等公司。DB AG将这些机车编号为262型,最初从 马格德堡投入使用。之后这些机车也出售给了私人铁路公司
至2015、2016年间,最后一批DB V100和德国国营铁路(DR)V100型机车完成改造。目前,阿尔斯通推出的新一代机车H3已接替其市场地位,并同样在施滕达尔工厂生产,截至 2020年,未被改造的机车已经全部报废、出售给私人铁路公司或进入阿尔斯通自有的租赁车队中
V100型机车后续
随着Railion(现为 DB Cargo)最后一批212型机车于 2004年12月13日退役,运行了46年的V100机车基本退出DB AG。目前仍在使用的,仅包括 15 台714型,以及DB AG子公司德铁铁路建设公司(DB Bahnbau Gruppe)所使用的四台212和213型机车,不过,在2006年10月,德铁服务集团(DB Services GmbH)将1台已退役的212型机车送往科特布斯工厂(Aw Cottbus)进行大修,以备重新启用
截至2008 年底,已有10台机车完成了改装,安装了MTU 8V 4000 R41型发动机(该发动机功率为1000 kW,与290/294型机车使用的发动机相同),并配备了全新的空气压缩系统
许多DB库存的机车在与阿尔斯通(Alstom)合资成立的阿尔斯通机车服务公司(Alstom Lokomotiven Service GmbH)位于施滕达尔的工厂中被出售。这些机车在有需求时进行了系统性的翻新,并主要出售给国内外的私营铁路公司
这类机车在轨道建设公司中特别受欢迎,因为其结构为高位中置司机室,相较于端部司机室的机车,在操控和视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
仅法国的轨道建设公司(尤其是 Colas Rail、TSO(Travaux du Sud-Ouest)、ETF(Eurovia Travaux Ferroviaires) 和 Vechietti et Meccoli)就购买了超过 130 台此类机车。其中两台在 Sifer 展会上进行了彻底改造,安装了 Caterpillar 发动机和降低的车体前部,以便能够在轨道工程机械的门架下作业。其中一台与另一台一起作为无驾驶室的“助推机”(Booster)使用
二手V 100机车还被出口到了 波黑、丹麦、英国、几内亚(1995/96年由TSO出口,现已回到法国)、意大利、尼日利亚(由TSO和JBN使用,部分留在当地并已报废)、罗马尼亚、瑞典、挪威、瑞士、土耳其。部分改为伊比利亚宽轨,被运往西班牙和葡萄牙
此外,TSO还曾将V100改造为米轨机车,用于孟加拉国(2000–2004年),后来又调整为 1055 mm轨距,用于 阿尔及利亚(2006年)。这些机车是否已运回法国,目前尚不得而知
在奥地利施蒂里亚州运营的铁路公司GKB(Graz-Köflacher Bahn)至今仍使用两台V100型机车,主要用于货运和调车作业,在个别情况下也会投入客运服务
此外,西门子交通公司(Siemens Mobility)在2022年仍然使用一台V100机车,用于克雷费尔德(Krefeld)和维尔登拉特(Wildenrath)之间的牵引作业,服务于ICE 4 和Velaro系列列车的生产运输
除了博物馆保存的 211 023-7 号机车外, DB AG拥有的另外两台博物馆机车212 023和212 330在2005年10月17日纽伦堡德铁博物馆发生火灾时遭受严重损毁,并于2006年6月和7月报废
有相当数量的 V 100 系列机车被博物馆保存,作为铁路遗产加以纪念
|